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任务,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提出并阐述了‘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等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红军长征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实践和精神财富,贵州是红军长征路上活动时间最长、活动区域最广、发生重大事件最多的省份之一,给贵州和全国人民留下了宝贵财富,滋养了一代代共产党人。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丰富发展,“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以原创性理论贡献标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高度,作为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行动指南,全面系统地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科学理念、有效对策。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现出了强大的真理力量,为新时代大变局背景下的中国共产党人,谋划好了今后要干什么、怎么干、怎么干得更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历史、人民的选择,也是文化的选择。“百年峥嵘岁月,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重大成就,根本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不断结合新的实际推进理论创新。”新时代、新征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我们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历经艰苦的脱贫攻坚,我们于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谱写了人类历史上的减贫奇迹。
理论来自人民,理论造福人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理论创新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而不是坐在象牙塔内的空想’,理论若脱离实践,实践必然抛弃理论。”当前,面对“两个大局”加速演进并深度互动的时代背景,我们要扎根实践,把脉问题,将党的创新理论运用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去,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贴合实际的正确回答。植根群众实践的沃土,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坚定必胜信念,真正满足社会需要、实践需求、人民期待。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是红军长征在贵州期间留给我们重要的精神文化。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长征历史,深刻揭示了要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坚持在实践中发现真理、发展真理,用实践来实现真理、检验真理,才能不断走向胜利,也必然走向胜利。作为一名贵州高校纪检监察干部,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坚定必胜信念,用实干创造更大业绩,为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纪律保障。
撰稿 一审:纪委综合室 刘甫国
二审:纪委综合室 安战全
三审:校纪委 杨慧颖